13296444375

全站搜索

首页 / 企业新闻 / 智能制造下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
返回

智能制造下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

浏览次数:529 分类:企业新闻 分类:行业新闻

济南海马工业设计(中科工业帮)以快速高效的反映速度,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案,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,完善健全的定制化技术服务。同时海马机械研究中心与国内众多大学院校、科研机构,建立校企合作、产学研合作;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、新颖的设计方案、落地的项目技术在技术服务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。

教育一直存在痛点,就是滞后性问题。尤其在理工科领域,现有的教材很难与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同步。这对于产业人才的培养,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。

谈及“智造”人才培养问题,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对象。培养的人是谁,他们面临这样的问题?首先,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,是工业自动化、运动控制技术。其次,满足制造业升级需求,还要应用AI、通讯、网络、视觉传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。因此,智能时代的自动化工程师,需要解决跨学科应用课题,即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。

智造时代下的企业用人之困

人才培养最终目的,是为产业服务,而制造业人才面临怎样的课题呢?首先,国内制造业市场需求变化快,个性化强,产品交付时间短;其次,制造业有升级、数字化转型需求。自动化产业需把传统产线赋予柔性的功能,这是一项跨学科技术的集合,数字孪生、建模仿真、深度学习、机器视觉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需要集合在一个产线平台。这种跨学科技术应用,对学界的本身就是一项挑战。

业内人士指出,大部分院校的教材体系,仍是10年前,甚至更久远的标准。教学体系中缺乏实际案例,工程教育、实验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差距过大,学生对市场技术迭代的认知不足。另外,从企业培育人才角度看,培养出合格的自动化工程师,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。

有知名人士指出,目前许多工程师仍缺乏规范性问题,比如问题表达不清楚,文章写不规范等。企业真正用人需求,一方面,需要工程师有规范的行为;另一方面,要有创新的思维。再者是工程思维,首先是发散性,即在横向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;其次是收敛性,即方案收敛至最经济的方式。

复合型人才最终靠企业自己培养

智能制造是跨学科技术应用的集合,对工程师的要求,是多方位的复合型人才。首先能够明确的一点,院校的毕业生实践经验欠缺。合格的工程师,需要工作的锻炼。智造业的复合型人才,是成为自动化领域解决专家的基础上,掌握更多学科的技术应用,让传统的生产线变得更加智能。

从院校的培育人的角度看,近年来,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加深,校企联合实验室数量连年增加,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础上,应用理论知识开拓创新,跟上制造业变革潮流。以深圳技术大学为例,该院校成立智能控制实验室时,提出“将技术研发留在院校,把产品开发放在企业”的观点,目的在于更好缩小理论与实操的差距。

 

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一种文化

制造业朝高端方向发展,是所有智造商家的期盼。然而,先进的制造业,不仅是技术、设备、管理体系先进,而且需要教育体系先进,为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。一切跨学科技术的应用,关键还是要人来完成。

在人才培养方面,我们会发现,哈工大培养的学生,特别受企业欢迎。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。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、实操能力的同时,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思维认知。即脚踏实地,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文化。

制造工程师必须要杜绝“差不多”思维。专家说:“我们教育中,从小就学会差不多就行的思维,也就是完成事情0.8。假如生产线每一个环节,都做到了0.8,最终结果让整条产线的功能大打折扣。”

肖伟荣认为,人才培养要培养一种文化,这个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学习型组织。首先,工程师要会沟通会说话,同样一句话的不同表达,直接影响合作和不合作的问题;其次,要具备电气控制知识,要具备系统思维,要敢于挑战、提问;再次,对学习型组织来说,最重要的是符合国内、国际的标准和规范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点击取消回复

    分类

    在线客服x

    客服
    顶部 回到顶部